近年来,我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改厕、污水治理、垃圾处理、亮化绿化等综合治理,饮用水安全率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均达到9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较好改善。
一、基本情况
以永顺县为例,全县主要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主线,结合饮用水源保护、生活污水处理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县23个乡镇、303个村(社区、居)委会修建乡镇垃圾焚烧炉、村级垃圾焚烧池及发放垃圾桶,同时购卖部分垃圾收集车辆;饮用水源保护以修建饮用水池为主;生活污水处理主要为修建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同时兼顾修建部分分散式农户生活收集及处理系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主要对区域内的养殖户进行综合治理。
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县2008-2020年,累计建集中式污水处理站12座,人工湿地、氧化塘及附属9个,厕所10座,单户制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33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3683米等。
二是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县城及周边的村庄污水基本实现接入城镇污水管网进行统一集中处理,对城区三条河流的污水主管道及支管进行了排查,开展城区污水治理、清理堵塞破损管沟100多次,露天排污现象基本消除。
三是农村污水治理试点工作。2020年由生态环境局负责的26个村农村单户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完成85%,黑臭水体清零完成率100%。实施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工程和北门河、连洞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完成“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5个。
四是垃圾治理。2008-2020年建设焚烧式垃圾处理设施2614套(包括乡镇焚烧炉和村级焚烧池),垃圾桶16510个,垃圾收集转运车8辆。基本上县域内全覆盖。全县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新型垃圾焚烧闷化炉9座,新增勾臂式垃圾清运车7台、勾臂可卸式垃圾箱80个、钩挂可卸是垃圾桶300个,聘请专职保洁人员2070名,逐步缓解垃圾处理难的问题。
五是推行垃圾分类。2020年在城区推行垃圾分类试点15个,乡镇推行垃圾分类试点23个,积极推进88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提质升级工作。
六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2008-2018年对两个养殖场进行了综合治理。修建了污水处理及干粪棚等治理设施。
七是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修建17处饮用水源池及附属设施。
八是推进厕所治理。2020年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等工作,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县农业农村局采取集中实施和单户以奖代补方式推开,完成州定任务20112座,省定任务4041座。由县文旅广电局牵头实施旅游厕所建设,全年任务25座,已完成18座,5座已完成主体,正在开工建设2座。由县住建局牵头实施完成16座城镇公厕建设。县教体局牵头实施完成43所学校厕所建设。县科工信局牵头实施完成20座企业厕所建设。县交通局牵头实施完成6座。
九是亮化工程。全县303个村基本实现全覆盖。
十是绿化工程。结合美丽乡村、巩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果建设,累计全县222个行政村(居委会、社区)获得湖南省绿化村庄(森林乡村)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我州、县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短板。
一是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市差距大,行路难、如厕难、环境脏、村容村貌差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二是投资不足,湘西州点多面广,目前的投资不足以解决农村的垃圾、污水、饮用水源保护、改厕、绿化及房屋破旧破烂等方面的问题,仅仅只能满足解决农村垃圾处理等问题,改厕标准低,绿化无专项资金、旧房危房无修缮资金投入。
三是农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乱扔、乱丢现象仍然存在。农户改厕进度滞后。有的责任到单位的农户改厕任务,因资金原因至今尚未启动。
如何在组织保障、资金投入、实施方案制定等方面,围绕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旧房改造修缮等重点任务,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建议: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坚持因地制宜、以农民主体的鲜明导向,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突出乡村建设特点,下大力气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整治及巩固成效,以更加扎实有力有效的行动,持续开展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
二是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各地都要高度重视,站位高,制定行动方案,明确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压实。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充分发挥牵头单位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抓落实,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除了要加大财政投入外,也要调动社会资金,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多元投入格局。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整合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各地因地制宜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引导村容村貌建设、改善垃圾处理体系、规划污水治理系统。如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探索“村收镇运县处理”、边远乡镇“村收镇运片区处理”、边远乡村“村就近就地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及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开展农村陈年垃圾集中清理行动,解决“垃圾堆、垃圾沟、垃圾坡”等突出问题。在农村改厕上,推广适应地域特点、农民能接受的改厕模式,并注重粪污同步处理。对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推广农作物杆翻埋、碎混、覆盖还田技术,或对农药瓶、农膜定点回收处理。对现有农村老旧房子进行修缮加固,保留一些原乡村特色的民居民族建筑风貌,
五是建立长效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长期任务,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一年接着一年干,要强化监督考核,出台激励政策,建立长效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列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与年度绩效考评、年终评优评先表彰挂钩。